VC看项目,跟创业者看简历的心态是非常相似的。创业者回忆一下自己对待简历的态度,那就是VC对待BP的态度。立刻去拉勾看两小时简历,然后你就进入了若有所思的贤者时间……并且加深了对VC的理解。
1、
VC的本质是什么呢,是商人,创业项目的股权是商品。商人靠买进卖出商品获利,遵从商业法则,优质商品自然有人在门前排队购买,垃圾商品哭着求商人收购。
2、
在互联网产品市场,资本一眼就能相中的优质商品大约只有1%。
还有10%属于当前阶段可买可不买的“原石”。
剩余部分是垃圾商品,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来买。
国内几百家VC,每年开放融资的优质商品还不到几百个,显而易见VC会排队抢购,门庭若市。我经常听到VC用“没挤进去”描述自己的失落感,几亿几十亿的募资又不能退回给LP,只能再买一点原石碰碰手气。买谁不买谁,大概是靠眼缘吧。原石里大约有10%的项目成长为公认的优质商品,基本上就是赌博。
没错,前1%的优质商品才叫投资,后面的投资协议都是仆街率90%的赌石。
3、
关于“什么是好项目?”创业圈和投资圈存在差异。创业圈通常看重市场价值与用户价值,投资圈看重的则是“有人接盘,我能套现”,后续轮融资的买家为自己带来利润。
我听过这么一种观点,对行业对产品理解得很透彻的投资人不是好的投资人。看得太透彻,预知到这个项目最后是要仆街的,但他看不准的是,仆街之前被风口推动,或者包装成功,拿到了好几轮投资,这时先进来的投资人就套现赚钱了。
赚钱最重要,仆街不重要。
这时你一定会问,这个看得透彻的投资人,难道不能投成功概率高的项目吗?
回答是,这样的优质商品占比只有1%,他很可能遇不到,遇到也不一定抢得到。
4、
评价一个投资人的核心指标是什么呢?很多人以为是眼光。
不对,是运气。
在每年大几千个融资项目中抢到数量稀少的好项目,难道不是运气居多吗?
某VC合伙人2016年看了200多个案子,只投出去一个。年底又遇到一个天使项目,算是比较好的原石吧,十分激动,第一次见面就连劝带哄地签了term,创业者说“我从未见过有如此热情似火之人……”
一年看200多个案子,只遇到两个下得了手也抢得到的,不靠运气还能靠什么?
还能靠勤奋。有的投资人一年看大几百个案子,马不停蹄地跟人约谈。在同样的低概率下,看的项目越多,越有可能遇见好项目。
还能靠社交。通过人脉关系,及早获得潜力股的消息,先人一步获得创业者的信任。
因为垃圾项目占绝大多数,所以投资人更看重社交圈内获知的,平均质量更高的项目。甚至有小基金合伙人说过,主动来找我的都不是好项目。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,如果你是好项目,早就被人追着屁股投了,哪里轮得到我来捡漏。大基金靠一线员工消化低价值任务,心存侥幸捡一个漏,小基金合伙人的时间宝贵,便依赖社交圈过滤信息。
5、
从个人喜好的角度,我喜欢精通业务的投资人,实际上成功的投资人很少有精通业务的。有一些拿到过好项目的投资人,别说赛道常识了,连产品常识都不具备,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产品模型,就是普通产品爱好者了解的常识。跟他们解释常识特别麻烦,类似于“女人胸大比较性感”,你让我快速证明一下,excuse me?也不是证明不了,我就是被你搞懵逼了。
这个原因刚才解释过,投资人成功不成功主要靠运气,其次靠勤奋与社交。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看案子、社交、谈合约上面,还剩多少精力研究业务?再说投资领域这么广,研究哪一块业务?你把这块业务研究透了, 根本遇不到好项目怎么办?
归根结底,优质商品的比例太低,逼迫着投资人广撒网。那种专注于一两个赛道的VC也不是没有,但数量很少,算是另类。
如果不懂业务,选项目就是看赛道和看人。赛道潜力如何,判断是从众的,投资容易找到接盘侠;而创业者的才能/资源/个性/气场,这些对人的判断是恒定的。在热门赛道里,有实力有资源的创业者,如果他对赛道的理解和切入方式有说服力,投资人就容易下决心。最后热门赛道占一大半投资,冷门赛道的领先者占一小半投资,留给冷门赛道追赶者的投资只有5%。
所以创业者选赛道,就是选easy模式还是nightmare模式,选好赛道那一刻,你的命运已经注定了。so sad。
6、
我去年跟VC打交道,遇到的一个问题是,投资人太老了。
严格来说,是VC合伙人太老了,清一色70后,已进入富裕阶层,和产品的目标用户互不理解。他提出来的问题,经常是他自己遇到的问题,跟目标用户没有一毛钱关系。我有次烦了,说话很不客气,说这产品主打年轻人市场,你们70后怎么看我不在乎,我只关心90后喜不喜欢。对方立刻叫了一个90后助理过来看demo,现场问“你喜不喜欢”?助理很尴尬,说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。我心想这种调研方式也太他妈不靠谱了吧。
不靠谱的创业者很多,不靠谱的投资人也很多。但创业者不靠谱注定失败,投资人不靠谱,只要运气好,投到好项目,他还是可以成功赚到钱的。
从我的观察来看,年轻投资人的产品眼光更好,虽然年长的身居高位。这个道理很简单,普遍来讲投资人都是产品外行,但大多数产品是为年轻人设计的,年轻的投资人以己推人,比年长的更靠谱。年长的以己推人就不知道推到哪里去了。
7、
一个资深媒体人胖友,去投资行业待了一年多以后,私底下跟我讲,投资圈跟别的圈子一样,5%精英,15%聪明人,30%普通人,50%笨蛋。
区别在于,被创业者巴结多了,这个圈子里至少一半人认为自己是精英。
看到这条微博之后,另一位在顶级美元基金工作过几年,后来跳槽到当红创业团队的胖友评论道:80%是笨蛋。
又有人评论道,按一年看200个项目的KPI,创业者遇到笨蛋投资人的概率是非常大的。
当然,投资人遇到垃圾项目的概率更大。
真是相看两厌。so sad。
8、
虽然我是创业者,但有一点我得为投资人说话:创业者不要指望用契约来保护自己。
投资的法则是“追涨杀跌”。
如果你站的位置是“跌”,投资人预感到这几百万几千万会打水漂,就别太指望契约精神。从历史经验来看,产品势头不好,创始人力挽狂澜重返上升通道,这样的APP几乎是不存在的,一旦进入颓势就很难再拉起来。这时投资人做点什么违背契约精神的事情,我是能理解的。
比如我在2005年创业的游戏网站数据平平,顶级美元基金签了500万的协议,只到位一半就不给了,不解释,就是不给。我叹口气,不说什么。5年后那网站居然还活得不错,属于极小概率事件,谁都不必心存侥幸。
你想想看,如果是个好项目,投资人排队等候也要见创始人一面,怎么舍得放走到手的金鸡。但当初判断失误投了你,忽然间清醒过来,知道这几百万几千万一定打水漂,拉下脸止损,不合理却合情。这时不止损,相当于烧钱给你玩票,那得有多难过。
所以创业者唯一的出路是把产品做好,把数据做大,让投资人和你能分享利益。如果投资人看见的全是纸灰,没有利益,也就没有情面可讲了。
9、
VC都喜欢独角兽,喜欢追着你问能做多大,投死100家没问题,投中一家独角兽那可就发了。但我最烦别人问到这个。
第一,我不信独角兽在B轮之前已经有了“做独角兽”的宏大目标。
第二,我没想过做独角兽啊。
看口型:“我没想过做独角兽啊”。
产品有自己的生命曲线,最后长成什么样子,有多大,仆街吗,自然演变的上限在产品建模的时候已经定下来了,几乎无法更改。这就是我经常说的边界论,宿命论。
好的产品经理能够逐步厘定产品边界,但不会把“最终做到多大”当作目标。数据永远都不是最终目标。强有力的产品应该追随自己的价值观,强大的价值观+坚实的执行+高成长性的市场+开放的时机窗口,都凑齐了,最后就会有好结果。不必为了做数据做增长去想东想西。
该仆的都会仆,躲也躲不过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。
我跟投资人交流,会告诉他产品目标是什么,目标背后的理论分析是什么,实现目标的路径是什么,最后能做到的规模取决于大市场的哪几个变量。因为变量是目前不可控的,“能做多大”取决于投资人的理解和想象,对此我什么都不承诺。
10、
很多创业者不了解VC,敬畏VC。最后,我告诉你一个快速了解VC的偏方。
首先把自己放在招聘方的心态,去拉勾看200份简历。
你会看见极少数资历特别好的,但你一看就知道请不起的牛人。
你会看见极少数资历相当不错,也请得起,你立刻就想摆出求贤若渴的体位,舌绽莲花哄他加入的牛人。
你会看见一些资历还行,但只达到你的一部分要求,可招可不招的熟练从业者,犹豫不决到底招进来哪个。
你会看见巨多资历完全不行的简历,看15秒简历就快速跳到下一份,即便他们给你写情真意切的千字应聘信也完全不考虑。
当你和这个人签署合约之后,如果他的表现不佳,你会辞退他,及时止损。
如果他入职一年以后又离职了,虽然遗憾,但你更看重这一年里他作出的贡献。
现在你明白了,VC看项目,跟创业者看简历的心态是非常相似的。创业者回忆一下自己对待简历的态度,那就是VC对待BP的态度。立刻去拉勾看两小时简历,然后你就进入了若有所思的贤者时间……并且加深了对VC的理解。
互联网VC,互联网
更新日志
- 小骆驼-《草原狼2(蓝光CD)》[原抓WAV+CUE]
- 群星《欢迎来到我身边 电影原声专辑》[320K/MP3][105.02MB]
- 群星《欢迎来到我身边 电影原声专辑》[FLAC/分轨][480.9MB]
- 雷婷《梦里蓝天HQⅡ》 2023头版限量编号低速原抓[WAV+CUE][463M]
- 群星《2024好听新歌42》AI调整音效【WAV分轨】
- 王思雨-《思念陪着鸿雁飞》WAV
- 王思雨《喜马拉雅HQ》头版限量编号[WAV+CUE]
- 李健《无时无刻》[WAV+CUE][590M]
- 陈奕迅《酝酿》[WAV分轨][502M]
- 卓依婷《化蝶》2CD[WAV+CUE][1.1G]
- 群星《吉他王(黑胶CD)》[WAV+CUE]
- 齐秦《穿乐(穿越)》[WAV+CUE]
- 发烧珍品《数位CD音响测试-动向效果(九)》【WAV+CUE】
- 邝美云《邝美云精装歌集》[DSF][1.6G]
- 吕方《爱一回伤一回》[WAV+CUE][454M]